江西招商网络> 正文

南昌高新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

2024-07-11 00:00

为贯彻落实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(国发〔2024〕7号)《江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》(赣府发〔2024〕9号)及《南昌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,结合我区实际,制定行动方案如下。

一、总体要求

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、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,坚持市场为主、政府领导,鼓励先进、淘汰落后,标准引领、有序提升总体要求,扎实推进设备更新、消费品以旧换新、回收循环利用、标准提升四大行动,进一步释放投资和消费潜力,培育新质生产力,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
二、重点任务

(一)实施设备更新行动

1.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。抓好《南昌高新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“4610”行动计划(2023-2026年)》(洪高新工字〔2024〕17号)落实,聚焦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医药健康及航空制造4条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和移动智能终端、光电、航空、智能装备、先进材料、生物医药6个特色产业集群目标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,推动全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。到2026年,全区4条重点产业链及6大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,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成效显著。打造“数字领航”企业2-3家,“数智工厂”15家,“小灯塔”企业20家;每年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不少于10家;建设企业级“工业互联网平台”10个左右,带动600家企业上云用云;高质量完成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,推动五个试点行业(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、电子元器件制造、生物医药制造、铝压延加工、电力设备及电缆制造)不少于76家制造业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;实现全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L6级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90家目标。[区科经局,以下工作均需各镇(处)共同推进,不再列出;所列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]

2.推动用能设备和生产设备能效提升。按照《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、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(2024年版)》,以锅炉、变压器、电动机、风机风扇、泵、真空设备等用能设备为重点,严格落实能耗、排放、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,加快淘汰能效低于准入水平(能效3级标准)的设备,更换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设备,推广先进适用安全装备。到2027年,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、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。(区科经局)

3.加快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。实施重点产业链“千项技改、万企升级”行动,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,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和试验检测设备。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,一体化推进技术改造。到2027年,每年组织不少于50家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,力争每年完成50个投资超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,年均培育至少2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、绿色供应链企业,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标杆培育体系。(区科经局)

4.加快环保设备更新改造。实施废水、废气、固废等污染物处理设施升级改造,持续巩固拓展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。积极推动工业绿色发展,坚持以节能降耗为核心,大力推进清洁生产,引导2024年度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。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强制性标准,依法依规推动企业不达标环保设备淘汰和更新替换。到2027年,更新提升1个大气监测站点仪器设备,重点行业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显著提升。(高新生态环境局)

5.加快建筑领域设备更新改造。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、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和公共建筑电梯,推动交付年限15年以上的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或大修改造,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,无改造、修理价值,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老旧电梯,督促电梯使用单位依法履行报废义务。加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宣传工作,鼓励符合条件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,结合安置房工程、城中村改造,支持引导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。积极推进既有公共建筑、居住建筑节能改造,发展装配式建筑,推广钢结构住宅,更新改造超出使用寿命、能效低、存在安全隐患且无维修价值的热泵机组、散热器、冷水机组、外窗(幕墙)、外墙(屋顶)保温、照明设备等。到2027年,每年新建民用建筑100%执行国家节能强制性标准,每年新开工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100%。(区建管局、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、高新市场监管局)

6.加快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。以供水、供热、供气、污水处理、环卫、城市生命线工程、安防等为重点,分类推进更新改造。按照有关标准规范,更新淘汰超过使用年限、高污染、能耗高、老化磨损严重、技术落后的建筑施工工程机械设备。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、新技术工程机械设备和智能升降机、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设备。加快实施安置房工程、城中村改造二次供水(加压调蓄)、燃气管道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。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,推进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更新升级。推动地下管网、桥梁隧道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。到2027年,更新垃圾运输车15辆,新建或改建的前段设备智能化比例达到100%。(区建管局、高新生态环境局、高新招商集团、高新公安分局)

7.加快交通运输设备更新。在车辆排放标准认定、营运管理、车辆拆解、注销登记等环节协同发力,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、国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,逐步开展国四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。对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且车辆状况较差的老旧公务用车,分批次实施更新淘汰,新购置车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置标准和要求,积极推广采购新能源汽车。到2027年,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新能源车型替代,每年新增及更换新能源公交车比例均不低于80%。(区建管局、高新生态环境局、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)

8.加快农业机械设备更新。加大农业机械淘汰力度,淘汰高能耗、高排放、损失大、安全性能低的老旧拖拉机、收割机、插秧机、植保机、脱粒机等机具,扎实推进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。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,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,推广应用高效低耗智能农业机械。到2027年,区农机报废更新实施覆盖率达95%以上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8%以上,农业机械化、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。(区社发局)

9.加快教育领域设备更新。严格落实学科教育装备配置标准,推动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、职业院校(含技工院校)更新置换先进教学设备、科研技术设备及实验实训设备,大力推动学校安全防范设施、数字化基础环境等改造提升,推进先进互联网基础设施设备和网络信息系统升级改造。推进中小学校更新教学设备,推进义务教育学校“可躺式”课桌椅进校园。到2027年,累计更新中小学设备2000套,逐步实施中小学校“午休躺睡”工程。(区新经济发展中心、区社发局)

10.加快文旅领域设备更新。支持文旅融合,推进文旅场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,提高文旅设施设备安全性。推进索道缆车、游乐设备、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,推广人工智能、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。加大文旅基础设施投入,以节能降耗、强化安全生产、增强游客体验为主要方向,支持数字化、智慧化场馆建设,按上级要求做好文旅领域设备更新工作。(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)

11.加快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。加快推动南昌高新区人民医院、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,鼓励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、放射治疗、远程诊疗、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。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,完善病房设施,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。到2027年,2-3人间病房占比超过80%,以妇产科、儿科、老年科等为重点适度扩大单人间比例,减少4人间及以上病房。两镇两处医疗卫生机构装备配置达标率达到100%。(区社发局)

(二)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

12.开展汽车以旧换新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开展汽车“以旧换新+新购补贴”联动活动,组织开展促销、巡展活动,促进汽车梯次消费、更新消费。鼓励汽车生产企业、销售企业以发放消费券、赠送充电桩、折扣让利、发放置换补贴等方式开展促销活动,引导行业有序竞争。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,引导企业加大活动优惠力度。落实新能源企业路权路障支持政策。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,引导充电桩基础设施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。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,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。(区投促局、高新生态环境局)

13.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。实施非标电动自行车清理整治,严厉打击违法生产、销售、改装等行为,有序淘汰非标电动自行车。鼓励电动自行车生产商、经销商以发放消费券、折扣让利、旧车折价回购并出售合规新车等方式,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。(高新市场监管局、高新公安分局、区投促局)

14.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。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、回收企业和电商平台建立对接协作机制,鼓励销售企业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,为消费者提供取旧换新、免费安装、上门送货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鼓励销售企业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新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或补贴,促进绿色智能家电焕新、家电行业转型升级,引导绿色、节能、环保的生活方式。提升家电售后服务水平,引导销售企业积极开展无理由退换货服务承诺,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。拓展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场景,全面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,提升消费体验。到2027年,家电以旧换新总量较2023年增长30%。(区投促局、区科经局、高新市场监管局)

15.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。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、厨卫等局部改造,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,推动家装样板间进商场、进社区、进平台。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、直播等方式,开展线上样板间展示、宣传等营销活动,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和服务,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。(区建管局、区投促局)

(三)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

16.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。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,建设再生资源分拣转运中心,引入资源回收与加工企业,统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“两网融合”,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。开展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和典型企业培育工作。完善公共机构、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公设备回收渠道,推广建设“公物仓”。发展“换新+回收”物流体系,推广“互联网+回收”新模式,探索废旧产品设备交易平台发展。持续支持市级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和省级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到2027年,每个镇(处)至少设立1个回收点、主城区回收网点基本覆盖。(区投促局、区建管局、高新生态环境局、高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区财政局、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、区科经局)

17.促进二手商品规范化流通交易。完善二手商品在线交易体系,引导和规范交易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。鼓励电器电子产品、家电、服装、家具等零售企业利用现有销售网络规范开展闲置物品交易。完善二手车交易查询平台,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,规范网络交易行为,大力发展二手车出口业务。完善二手电子产品信息处置机制,加强二手电子产品信息安全监管,防范用户信息泄露及恶意恢复。推动完善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内经销企业、用户评价机制,加强信用记录、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共享,推动二手交易市场规范运作。(区投促局、高新公安分局、区科经局)

18.探索产品再制造和资源再利用。探索开展汽车零部件、工程机械、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,风电光伏、航空等新兴领域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。推广应用无损检测、增材制造、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,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。支持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化、规模化发展,推动低效产能有序退出。支持废有色金属、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。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化回收利用,支持企业工艺设备提质改造。(区科经局)

(四)实施标准提升行动

19.严格落实能耗、排放、技术标准。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,严格落实能耗限额、产品设备能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。优化提升大气、水、土壤等污染排放控制水平。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、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等参与制定(修订)能耗限额、工业设备能效、碳排放核算等强制性国家标准。(高新市场监管局、区科经局、高新生态环境局、区建管局)

20.推动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水平提升。严格落实强制性国家标准,严厉打击违法生产、销售等行为。持续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。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,探索开展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。开展能效、水效标识和供热、供能等计量器具计量监督检查。落实碳标签、碳标识等标准认证体系,鼓励引导企业参与“双碳”认证。建设标准创新型企业,打造一批重点消费品标准“领跑者”。到2027年,培育企业标准“领跑者”产品3个以上、标准创新型企业5家以上。(高新市场监管局、区科经局、高新生态环境局)

21.加大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。加强二手产品交易、废旧产品回收利用、再生材料使用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宣贯。参与制定一批涉及废旧家电、电子产品等产品设备和材料零部件回收利用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。推进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利用。(高新市场监管局、区科经局、区投促局)

22.加强先进适用标准衔接。聚焦高效节能设备、大宗消费品、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,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内标准制修订和质量标准、认证认可等相关标准化活动。鼓励企业构建技术、专利、标准联动创新体系。(高新市场监管局、区投促局)

三、保障措施

23.加强统筹协调。建立科经局牵头,各有关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,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。投促、建管、社发、市场监管局等各有关部门做好本领域相关工作,紧跟上级部署,持续开展全面深入摸底,精准掌握各领域的优势和需求,加强项目前期工作,完善必要手续。(区科经局、区投促局、区建管局、区社发局、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、高新市场监管局、高新公安分局、高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高新生态环境局、区财政局)

24.强化要素保障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“十百千万”工程行动计划,树牢“项目为王”理念,强化全链条推进、全要素保障、全周期服务。加强项目用能、用地保障,加快能评、环评等前期审批手续办理。对不新增土地、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承诺备案制,简化前期审批手续。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和加工利用、二手交易市场的用地支持力度,统筹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、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,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,保障合理用地需求。(高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区科经局、高新生态环境局、区建管局、区投促局)

25.加强财政支持。各有关部门紧密对接上级单位,吃透政策,积极争取设备更新、循环利用等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、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范围。用足用好中央、省级、市级安排的各项专项资金,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。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、全链条、全方位监管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。(区财政局、区科经局、区投促局、区建管局、区社发局、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、高新生态环境局、高新公安分局)

26.优化金融支持。积极争取再贷款政策工具和中央财政贴息支持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信贷资源倾斜,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。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生产企业、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、上市融资和再融资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智能家电的生产、服务和消费等环节的金融支持。鼓励引导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、风险可控前提下,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,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、信贷额度。(区科经局、区财政局、区建管局、区社发局、区投促局)


展开
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
南昌高新区于1991年3月创建,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,是江西省首个国家级开发区。区域面积286平方公里,下辖两镇两处,常住人口近50万人。2023年GDP实现1002.1亿元,同比增长4.2%,是全省首家GDP超千亿元的开发区;园区工业营收3309亿元,占全市比重达52%;财政总收入139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亿元,同比增长5.7%,税占比80.3%,列全市第一。在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八年进位赶超排名第22位,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连续6年位列第一。一是坚持项目带动,持续做大产业集群。围绕省“1269”行动计划和市“8810”行动计划,深耕细作主导产业,制定高新区“4610”行动计划,打造了电子信息、新材料两大“千亿级”产业,航空制造、医药健康两个“百亿级”产业。2023年全区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65家,其中百亿级企业10家,1000亿、500亿、200亿级企业各1家。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、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63家,分别占全市的54%、28%。围绕龙头企业延链补链强链,2023年推动存量企业新上项目50个,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7个。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已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、江西省5G产业基地等称号,连续3年成功获评江西省五星级产业集群,集聚了华勤、龙旗、美晨全国前三的移动智能终端ODM龙头企业,90%以上手机一级零部件实现区内配套,形成了本地1小时采购配套物流圈。2023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1.56亿台,其中智能手机9306.7万台,占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8%。全球品牌手机出货量第四、被称为“非洲手机之王”的传音控股年产2500万台整机项目实现当年开工、投产,当年实现出口46.4亿元;南昌华勤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约1200万台,出货量排全球ODM代工企业第三;投资50亿元的龙旗AI笔电项目正在加速建设,全部达产后将年产各类移动智能终端产品1亿台。光电产业拥有从基础材料、终端应用到芯片封装、关键设备的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,硅衬底LED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,成功打破美日垄断,在全球率先实现LED领域硅衬底氮化镓技术产业化,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、LED芯片产能及销量、关键设备MOCVD市占率、小间距LED面板(COB)产能均位居全球第一。2023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收超1500亿元。航空产业方面,集聚了航空工业洪都、商飞(江西)2家整机制造央企、2家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、45家配套企业、6家科研机构和全国首个省局共建的民航适航审定中心,C929复材机身段集成化生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,初步形成覆盖设计、试验试飞、审定、制造、交付等环节的产业体系,累计在昌交付ARJ21飞机40架,占全国交付总量的1/3左右。2023年航空产业实现产值超216亿元。新材料产业方面,聚集了世界500强江铜集团、江钨控股集团、方大特钢等三大材料龙头企业及十余家精深加工产业链企业,拥有江铜技术研究院、江钨先进材料研发中心、方大钢铁创新研究院等三大材料方向研发中心。2023年新材料产业营收超1200亿元。医药健康产业方面,聚集了济民可信、华润江中等180余家医药知名企业,勃林格殷格翰年产290亿羽份禽类疫苗项目签约落地,形成以医药研发生产、医疗器械、医药流通和医药技术服务等完整的医药健康产业体系,是全国第二家“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”、全省唯一的“中成药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基地”。2023年医药健康产业营收146亿元。数字产业方面,拥有“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”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”“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”等国家级金字招牌,引进了抖音集团等项目,聚集了泰豪、博微等一批细分领域“单打冠军”企业。2023年,全区省级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有23家,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1400亿元,占全市比重均超过50%。二是坚持产研融合,持续做强科技创新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全省首家省实验室——南昌实验室挂牌成立,瑶湖科学岛启动建设。引进落户了北大、中科院、北航等7家大学大院大所研发机构及67个项目团队。目前,全区拥有国家、省、市认定的各类科研平台367个(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21个,省级科研平台152个)。实施了108家年营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,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增至60%,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。R&D投入强度连续6年增长,达5.62%,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.2倍。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已占全市企业研发经费总支出的50%,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8%和50%,分别高于全省比重19.6个和10.7个百分点。依托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集聚了包括9名院士、24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千余名高层次人才,国家级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占全省的75%。在全省率先组建光电产业产教联合体,率先建立人才驿站、人才码、人才服务专员等全链条服务体系,全区人才总量超过17.9万人。建立“亩产效益”综合评价体系,亩均税收72.5万元,是全省的3.7倍;亩均营收1921万元,是全省的3.5倍;其中,华勤、龙旗亩均营收过亿元,中微亩均税收超千万元。三是坚持党建引领,持续做优营商环境。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,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,针对全区589个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、1.2万名党员干部强化分类指导,营造了共学共进的浓厚氛围。强化党的全面领导,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,扎实推进专题政治谈话“全覆盖”,紧盯工程建设、招投标等重点领域正风肃纪,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干部能力作风建设,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,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。在全省率先实行企业开办“零成本”“立等可取”办结制,全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6万户。以“步行15分钟”为半径,精心打造了公园、医疗、教育、消费便民服务圈。持续推进养老保障、移风易俗、社会救助,倡树文明新风。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,狠抓河湖长制工作,强化水旱灾害防御,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。建设了艾溪湖湿地公园、鱼尾洲公园等6座城市公园和27处口袋公园,园区绿地率超过42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㎡(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高3㎡),被誉为“中国最美高新区”。南大一附院、南昌市中心医院、上海龙华医院(中医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)等多家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在区开办分院。引进南昌三中、南昌二中、二十八中、南师附小、江西师大附中等名校在区开办分校,实现了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各学段最优教育资源全覆盖。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,建设了新城吾悦广场一批商业综合体,落户了华邑酒店、金陵大酒店、美吉温德姆花园酒店等一批高品质酒店,打造了艾溪·嘻街等一批网红特色商业街,持续举办鄱阳湖生态马拉松、南昌飞行大会等活动,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。2023年常住人口48.05万人,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增长25.2万人,增幅超110%,全区人口平均年龄约29.7岁。
园区动态
优惠政策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招商引资政策
  • 工业用地信息
  • 厂房租购平台
  • 其他招商信息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
    政策下载
    在线咨询
    电话沟通
    电话咨询
    400-115-5265
   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